降噪耳機和隔音耳機有什麼區別?
對於經常出差或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的人來說,一定都聽過降噪耳機和隔音耳機,但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兩者之間的差異。實際上,兩者消除環境噪音的方式有著根本上差異。
降噪耳機(或稱主動降噪耳機,ANC)
降噪耳機使用專用麥克風接受外在環境的噪音,接著產生相反的聲音波形來抵消,使惱人的環境噪音神奇地消失了。其效果相當可觀,特別是對於來自低頻的恆定噪音,像是飛機發動機的噪音、捷運行駛時持續的嗡嗡聲甚至是人的顫抖聲。
效果好壞取決於耳機的品牌,因為並非所有耳機都使用相同的方法來生產。另外,降噪電路需要一個電源來為其供電,所以通常都會有電池。
隔音耳機(或稱被動降噪耳機)
隔音耳機則不使用任何新奇的科技,而是以物理原理直接阻隔周圍的聲音。優質的隔音耳機都會有緊密貼合的耳罩,而且是由隔音材料製成的。

隔音耳機可以阻隔任何類型的噪聲,與降噪耳機相比,通常在阻隔高頻聲音時效過較好,但在低頻時則較差。此外,隔音耳機不需要任何電源即可使用,因此又稱為被動降噪耳機。此外,所有降噪耳機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隔離噪音,但隔音耳機卻不一定會有降噪功能。
選降噪耳機還是隔音耳機?
如果經常在旅行或上下班時聽音樂,希望在途中保持安靜,那麼降噪耳機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,因為其在消除交通噪音方面非常有效。
但要注意的是,降噪功能需要電力,且大多數是無線耳機,通常都有電池,因此會比較重又昂貴。
此外,便宜的耳機會對音質產生輕微的負面影響,在高解析音檔會更明顯。
主動降噪耳機:
- 擅長消除交通噪音等低頻聲音
- 高頻聲音的效果不佳
- 需要電池充電
- 因為多了主動降噪的零件與技術,通常比較貴
- 有時會影響音質
普通的隔音耳機有各種形狀和尺寸,入耳式耳機與大多數耳罩式耳機一樣,都有出色的隔音效果。可以以實惠的價格購得,當也可以花大錢買像是Bose QC這種旗艦的耳機。
被動降噪的好處是不會改變音質,如果您重視音質而不是便捷技術,那麼這是一個完美的選擇。
被動降噪耳機:
- 通常比主動降噪耳機便宜
- 使用聲音的物理原理阻隔噪音,所以不需要電池即可聆聽
- 所有頻率範圍的噪音都能阻隔
- 不會改變音質
聲音可以抵消聲音嗎?
當兩個相同幅度且反向的聲音發生碰撞時,則兩者會相互抵消。簡單來說,透過組合兩個聲波,產生一個新的聲波。但是,當這兩個聲波完全相反時,會有效地相互抵消,稱為破壞性干擾。這種現象稱為主動降噪,在耳機中使用效果很好。
隔音是用什麼原理達成的?
即被動降噪,不需要任何能量,一切都取決於設計和製造質量,以及在物理上如何有效地阻擋聲音。只要耳機能在耳道周圍保持良好的密封,背景噪音將變得比較小聲。但是如果沒有完整的貼合,隔音效果就會減弱,會聽到更多的噪音。
耳罩式耳機的耳罩所使用的材料也至關重要,要能形成良好的密封,才不會漏出任何聲音,而且設計的氣密性也很重要。與開放式耳機(open-back)相比,封閉式耳機(closed-back)在阻隔噪音方面比較好,因為開放式機型會使背景噪音進入,並讓音樂洩漏出去,被外人聽到。
入耳式耳機(in-ear monitors,IEM)依靠耳塞與耳道間的貼合度和密封性來阻隔外界聲音,通常會提供很多尺寸和形狀的耳塞,適合所有人的耳朵。此外,也有不同的材料可供選擇,普通的是用矽酮或橡膠製成的,而比較好的是用可成型的泡棉製成的。泡棉耳塞價格較貴,但會大大提高舒適度,阻擋噪音並改善音質。
降噪耳機會導致聽力損失或其他傷害嗎?
主動降噪技術並不會對聽力造成任何威脅,且絕對安全。 通常耳機會損害聽力是因為音量過高,由於降噪耳機的目的是降低噪音,讓我們在聆聽時不需要把音量開到最大才能清楚地聽到音樂,因此不會對聽力造成有害影響。此外,耳機不會發出任何輻射或有害的無線信號。請記住,如果您長時間以最大音量聽音樂,降噪或隔音耳機仍會導致聽力下降。
有無線降噪耳機嗎?
事實上,大多數現代降噪耳機也是無線的,通常具有藍牙連接功能,可以與手機、筆電焊平板電腦等現代音樂撥放裝置兼容,同時幾乎所有的藍牙耳機也都具有3.5mm的插件。
引用與免責說明:
(1) 本文Sound3c – 聽吧! 彙整外國各媒體、網路評測、youtube、相關文章之結果,非參考投票、民調、網路問卷等資料。
(2) 所分享之圖片、影片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或從各網站蒐集而來,如有侵權請告知。